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《关于2017年3月份广东电力市场结算情况的通告》,相较2月结算情况,内容如下:
整体情况
3月:共有60家电厂(共69个交易单元)、11家大用户、91家售电公司参与批发市场交易。全市场计划用电量82.4亿千瓦时,实用电量86.5亿千瓦时。
总偏差率4.98%(考虑正负相抵),总体偏差控制不及上月(2月为2.2%)
2月:共有60家发电厂、8家大用户、87家售电公司参与批发市场交易。
全市场计划用电量60.6亿千瓦时,使用电量61.9亿千瓦时,市场电力完成率102.2%。
供给侧结算情况
3月:电厂市场交易总价差电费8.8亿元。价差电费中,长协价差3.9亿元,竞价价差4.1亿元,市场偏差(偏差1)电量价差0.8亿元,平均降幅-101.7厘/千瓦时。
2月:电厂交易总价差电费5.14亿元,价差电费中,长协价差3.05亿元,竞价价差1.89亿元,市场偏差电量价差0.2亿元,平均降幅-82.9厘/千瓦时。
电厂非计划停运考核0.09亿元。
发电偏差
3月:煤机发电偏差价232.53厘/千瓦时,气机发电偏差价555.55厘/千瓦时。69个交易单元中,实际上网电量大于应结电量的38家,获取多发电费2.5亿元,多发均价236厘/千瓦时;实际上网电量小于应结电量的30家,支出欠发电费-2.75亿元,欠发均价259厘/千瓦时。合计结余偏差电费0.25亿元,按上网电量比例分摊到各电厂。
2月:煤机发电偏差价278厘/千瓦时,气机发电偏差价599.5厘/千瓦时。69个交易单元中,实际上网电量大于应结电量的38家,获取多发电费3.21亿元,多发均价288厘/千瓦时;实际上网电量小于应结电量的30家,支出欠发电费-3.24亿元,欠发均价291厘/千瓦时。合计结余偏差电费0.03亿元,按上网电量比例分摊到各电厂。
需求侧结算情况
3月:售电公司本身从市场合约获利1.7亿元(不考虑考核费用则为2.8亿元),用户(含大用户)总获利5.9亿元,用户平均价差-87厘/千瓦时,用户分成占比79%。用户分成占比与2016年市场基本一致,符合市场预期。
2月:售电公司本身从市场合约获利1.47亿元(抵扣考核费用后为0.84亿元),用户(含大用户)总获利3.66亿元,用户平均价差-59.1厘/千瓦时,用户分成占比71%。
偏差电量
3月:102家需求侧企业总偏差电量4.49亿千瓦时,平均偏差率为5.5%(不考虑正负互抵)。考虑正负相抵,则为4.98%。
2月:95家需求侧企业总偏差电量3.16亿千瓦时,平均偏差率为5%(不考虑正负互抵)。
2017年2月、3月需求侧偏差率分布情况如下表:
考核费用
3月:结算共产生考核电费1.17亿元,其中需求侧偏差考核电费1.14亿元、长协需求调减考核电费0.03亿元。需求侧企业共102家,抵扣考核费用后,盈利83家,亏损19家。
2月:偏差考核总费用0.72亿元,需求侧总考核费用0.63亿元,电厂非计划停运考核0.09亿元。需求侧企业共95家,盈利77家,亏损18家。
结算电量、结算电费
3月:广州结算电量12.87亿千瓦时,结算电费1.14亿元,两项数据均居榜首。
广州、深圳、惠州三地结算电量分别为12.87、11.24、7.54亿千瓦时,总量31.65亿千瓦时,占全省结算电量的36.6%,结算电费占全省的38.6%。
2月:广州结算电量9.63亿千瓦时居榜首,深圳结算电量9.08亿千瓦时位居第二;深圳结算电费1.05亿元位居榜首,广州0.81亿元位居第二。
广州、深圳、惠州三地结算电量分别为9.63、9.08、5.45亿千瓦时,总量23.16亿千瓦时,占全省结算电量的37.4%。
售电公司获利
3月:广州售电公司获利最多,共计0.36亿元,占广东售电公司总获利的21.7%;
深圳售电公司获利共计0.25亿元,占广东售电公司总获利的15.1%;
惠州售电公司获利共计0.17亿元,占广东售电公司总获利的10.2%。
2月:深圳售电公司获利最多,共计0.46亿元,占广东售电公司总获利的54.8%;
广州售电公司获利共计0.29亿元,占广东售电公司总获利的15.1%;
惠州售电公司获利共计0.02亿元,占广东售电公司总获利的2.3%。
值得注意的是,惠州售电公司获利从2月的0.02亿元增长至0.17亿元,获利占比从2.3%上升至10.2%。相反,深圳售电公司较上月获利有较大降幅,从0.46亿元降至0.25亿元,对应比例从54.8%降至15.1%。